精品軟體與實用教程
路由器的路由模式、中繼模式和AP模式介紹
無線路由器上一般有AP(接入點)模式、Router(無線路由)模式、Repeater(中繼)模式、Bridge(橋接)模式、 Client(客戶端)模式。
無線路由器根據不同使用者群體的需求,提供了多種工作模式,只有選對了模式,才能充分發揮路由器的功能。路由器常見的三大工作模式為:路由模式、中繼模式和AP模式,不同的模式有什麼差別嗎?
路由模式
Router 路由模式是我們家庭生活中最常用的模式,現在更多指的是無線路由模式。
簡單的說,可以透過這個模式,讓無線路由器連接光貓(modem)上網。此模式透過WAN埠接入網絡,可以保存寬頻的帳號密碼、IP位址和網關等上網訊息,並自動撥號連接網路。
路由器成功連接網路後,電腦、手機透過有線或無線連接到路由器即可上網,總的來說就是讓多個裝置共用一個網路/一條寬頻,常用在家庭等環境。
在路由模式下,路由器就相當於一台普通的無線寬頻路由器;平常我們使用的都是這種模式。需要連接ADSL Modem(貓)或光貓等設備來進行設定。
適用場所:使用者自己辦理了寬頻業務情況下使用。
AP模式
把一條可以上網的網路線插在路由器上,無需任何設定就可以透過有線和無線上網了;在此模式下,可實現無線之間、無線到有線、無線到廣域網路的存取。說到底就相當於一台擁有無線功能的交換器。
路由器啟用AP 模式後,僅作為一個無線存取點,沒有WAN 埠不LAN 口之分。一般情況下,啟用AP 模式時,路由器透過網路線連接上級路由器,將有線訊號轉換為無線訊號,以此來擴充無線網路覆蓋範圍。
要注意的是,此時透過LAN口或無線上網的用戶設備所取得的IP為上級路由所指派的IP位址,所以無法管理本路由。
適用場合:例如只是作為有線與無線接入點時,需要與上級路由下的設備互通時使用。
中繼模式
Repeater 中繼模式下,路由器會透過無線的方式與一台可以上網的無線路由器建立連接,用來放大可以上網的無線路由器上的無線訊號
中繼模式可以達到放大現有的WiFi網路的訊號覆蓋範圍。借助此模式,無線路由器能夠連接到上級無線網絡,從而實現擴大WiFi網路覆蓋範圍的目的。
中繼模式設定完畢後,我們可以將路由器放置在原有無線訊號的邊緣地帶,將此無線訊號增強,一般適用於戶型複雜的房子、大戶型房屋等。
注意:放大後的無線訊號的名稱和原來的無線路由器的無線訊號名稱一致。
適用場合:有一台可以上網的無線路由器,但是此無線路由器的無線訊號覆蓋有限,希望無線訊號可以覆蓋在更廣泛的範圍時使用。
橋接模式
Bridge 橋接模式,路由器會透過無線的方式與一台可以上網的無線路由器建立連接,用來放大可以上網的無線路由器上的無線訊號;
注意:放大後的無線訊號的名稱和原來的無線路由器的無線訊號名稱不一樣。
適用場合:有一台可以上網的無線路由器,但是此無線路由器的無線訊號覆蓋有線,希望無線訊號可以覆蓋在更廣泛的範圍時使用。
WDS模式
WDS (Wireless Distribution System)無線分散式系統,是無線連接兩個存取點(AP)的協定。在整個WDS無線網路中,把多個AP透過橋接或中繼器的方式連接起來,讓整個區域網路以無線的方式為主。
中繼模式和橋接模式的區別
Repeater(中繼)模式和Bridge(橋接)模式都是透過無線的方式連接到一台可以上網的無線路由器上,放大該無線路由器上的無線訊號;區別在於Repeater(中繼)模式下放大後的無線訊號名稱和先前路由器上的一致,而Bridge(橋接)放大後的無線訊號名稱和之前路由器上的無線訊號名稱和之前的無線訊號名稱不同。
中繼模式和AP模式的區別
最明顯的差異就是,中繼模式是透過「無線」的方式連接上級路由器,而AP模式是透過「有線」的方式連接到上級路由。另外,中繼模式下的路由器可以管理自己的網路(如下發IP位址等等),而AP模式下,路由器不負責管理網絡,相當於一台擁有無線功能的交換機,把有線訊號轉換為無線訊號而已。
什麼是WDS功能?橋接模式和中繼模式又有什麼差別?
一般無線路由器可以實現以上兩種模式,一種是橋接,另一種是中繼。
WDS橋接功能:
WDS中繼功能:
兩種模式的主要不同點在於:對於中繼模式, 從某一存取點接收的訊息包可以透過WDS連線轉送到另一個存取點。
然而橋接模式,透過WDS連線接收的資訊包只能被轉送到有線網路或無線主機。
換句話說,只有中繼模式可以進行WDS到WDS訊息包的轉送。
如下圖,連接到Bridge 1或Bridge 3的主機可以透過WDS連結和連接到橋2的主機通訊。
但是,連接到Bridge1的主機無法透過Bridge2與Bridge3主機相通。